电话:0371-67120029


手机1:13592411096
手机2:13333866612
电话1:0371-55671939
电话2:0371-67120029
地 址: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河南烟草对面30号

园区新闻

当前位置 :首页 >> 园区新闻
经典祭文赏析:白居易《祭元微之文》
发表时间 : 2013-07-19 13:16:53 * 浏览 : 410
白居易(722——846),字乐天、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的诗人、散文家。贞观十六年(800)年进士及第,时年29岁。十八年(802),又与好友元稹同时考中“书判拔萃科”。两人订交,约始于此,后在诗坛齐名,并称“元白”。白居易生平坎坷,元和十年(815)被贬为江州司马,移忠州刺史。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、苏州刺史。晚年退居洛阳,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,今已辟为游览胜地。
白居易的文学创作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《诗经》为宗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,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。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(《与元九书》)。他生平写了诸多“讽喻诗”、“感伤诗”寓意深刻,富有深沉的寄托,如《长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等,已成为千古绝唱。白居易不仅诗才横溢,而且散文、祭文也写得自然流畅,别具一格。生平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。
 
《祭元微之文》是白居易为悼念亡友元稹所作,其悲伤之情跃然纸上,字字血泪、句句断肠,使人不忍卒读。
全文一开始,作者就用简明的语句开门见山的交代自己的身份、官职,及点明“敬祭于故相国、鄂岳节度使、赠尚书右仆射元公微之”而作的祭文。文从元稹的家庭和他的天赋写起:“堆公家积善庆,天钟粹和;生为国祯,出为人瑞,行也志略,政术文华,四科全才,一时独步。虽历将相,未尽谟猷;故风声但树于藩方,功利不周于夷夏。噫!此苍生之不大遇也,在公岂有所足耶?《诗》云:‘淑人君子,胡不万年?’又云:‘如何赎兮,人百其身!’此古人哀惜贤良之恳辞也。若情理愤痛,过于斯者,则号呼壹郁之不暇,又安可胜言哉?”白居易在这里高度赞扬了元稹之“生”、之“出”,于国于世的“功利”,并点出了元稹的卓越才能。至此,对元稹的评价作一收束。接着文章撇开元稹平生他事不叙,仅举其*高官职“将相”,因为元稹为相仅三个月时间,故只能用“风声但树于藩方,功利不周于夷夏”,而一笔带过。当然这一笔带过可能也为了避免与白居易写的《元公墓志铭》过多的重复。白居易在元公墓志铭上评述道:“居相位仅三月,席不暖而罢去。通介进退,卒不获心。是以法理之用,止举于一职,不布于庶官;仁义之泽,止于惠一方,不周于四海,故公之心不足也。”由于元稹去世时才五十三岁,正当盛壮年华,也是大展其才济世安民之时,却突然归天,着对元稹来说是一大不幸,不能不令人捶胸惋惜。然而,作者却忽转笔锋,认为即使如此,元稹也是幸运之人,因为“此苍生之不大遇也”,所以元稹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?吊悼亡友,却故作旷达,告慰死者安心九泉,使人不可解之处:似乎作者对挚友的暴卒没有什么伤痛。然而,哀痛之文以旷达之辞出之,这是白居易的高妙之笔,看似旷达无悲,实则五内俱焚。这一点白居易在《元公墓志铭》中阐明了原因:“逢时与不逢时同,得位与不得位同,富贵与浮云同。何者?同行而道未行,身遇而不遇也!挚友居易,独知其心,------道广而俗隘,时矣夫!心长而运短,命也夫!”仔细体味,作者对人世的概叹,对命运的无奈,以及对元稹英年早逝、未尽其才的哀痛,不是昭然若揭了吗?作者还援引《诗经》中古人哀惜贤良的诗句,一方面叙写好人命短的人生哲理,另一方面叙写出自己无法替代亡者的深深惋伤,同时,这也就对前文告慰死者作了论证和收束。